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考察,与当地土著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土著酋长摩基姆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 斯坦利的叙述:
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个市场,附近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来,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提”(投)、他们一齐向我们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枪,对他们予以还击,迫使他们惊惶逃窜……下午2点,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后站起来,高声喊叫,把他们的号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们全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我们意识到敌人正在距我们约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简直是杀戮的世界,我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尸鬼们。
材料二 摩基姆巴的叙述:
当我们听说那个白皮肤的人(指斯坦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张开了嘴巴……我们对自己说,这人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们在水中淹死的弟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现在他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宴会,我下令将去迎接我们兄弟并陪伴他高高兴兴返回村庄……但是我们靠近他的小舟时,听到喊声:“土匪!土匪!”火杖向我们喷射铁雨,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们的弟兄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后被焚烧,水中飘满了死尸。那些强盗和杀人凶手消失了。现在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时间、地点、人物、流血冲突;双方叙述一致。
(2)若指出斯坦利的观点可信或酋长的观点可信,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若指出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谁的说法可信,还需要其他材料证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
[? ]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西方著名学者埃尔顿是这样认为的:“对于历史的真实性,先入自见的危害大于证据之不足或细节之谬误。……在他理解这些证据之前,他不问也不应该问具体的问题。”下面几种学习方法最符合埃尔顿的观点是
[? ]
A.理论联系实际?
B.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C.有史有论、史论结合?
D.重视调查研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一部断代体史书,首创“志”的体裁,经两代人合作完成。这部书是
[? ]
A.《史记》
B.《三国志》
C.《汉书》
D.《资治通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
材料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东西方这几位思想家的共同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竟如此相似?请你从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和代表的阶级利益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中你如何感悟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与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主张人生来就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对妇女有偏见,蔑视女性的社会地位。
(2)他们都生活在其国家奴隶制走向衰落时期,都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代表着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唯物史观认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东西方这两位思想家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竟如此相似就是一个例证。因此,探究文化现象,一定要深入分析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才能真正揭示文化现象发生的社会根源。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有许多共性与特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