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 )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
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
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6分)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名言。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4分)
材料二?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4分)在其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6分)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4分)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4分)
(4)以上三则材料,作为学习研究人文主义的史料,你认为哪则材料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2分)说明你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希腊: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或以人为本)(2分)
中国:仁政(民本或重民)(2分)
(2)内容: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任4点4分)
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6分)
(3)条件:西方现代文化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4分)
看待: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繁荣;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任2点4分)
(4)材料一(2分)
理由:因为材料一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史料;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后人撰写的、第二手的、间接的史料。(2分)
本题解析:(1)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都是古希腊民主政治鼎盛阶段、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点都是反对传统、反对权威,提倡人文精神;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孔子、孟子都“仁”、德治或民本思想作为其核心思想。
(2)“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即启蒙思想的主要政治主张,可以先明确英国的启蒙思想家主要有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主要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德国的启蒙思想家主要有康德,进一步明确他们的主要思想。这些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在中国近代的体现,即是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的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的辛亥革命和主张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等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3)从文明史观看,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西方现代文化传入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在这一形势下还要强调人的主观努力(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历史地看待”在本题中是指要放在中国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辩证地看待”是要辩证地点明文化融合的趋势及积极作用,也要指出过度文化融合的弊端及其相应对策。
(4)历史材料中,“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的材料是未经人为加工的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其次才是经过一定加工的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三则材料对话,很显然材料一最为直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我国古代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现在的农历仍沿用此法。按照此纪年方法,2009年我国是农历己丑年,那么第30届伦敦奥运会召开时是农历的(?)
A.丙戌年? B辛丑年? C壬辰年? D甲午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第30届伦敦奥运会是2012年召开,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天干和地支都往后推三年即可算出是哪一年。己往后推三年是壬,丑往后推三年是辰,故2012年为壬辰年。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货币的发行,说明

A.欧洲一体化开始
B.欧洲联盟建立
C.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形成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图反映的是欧元的诞生。欧元是欧洲一体化加深的标志,是1999年由欧盟发布的。故选B。A项错误,欧洲一体化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C项错误,是迷惑项,无实际意义;D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
考点:欧洲一体化进程
点评:本题结合时政材料,考查学生对欧盟的发展过程和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欧元是欧洲一体化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从此,欧洲的一体化由政治家的推动变成了民众自下而上的行为,极大地加强了欧洲内部的联合。欧洲一体化是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发展到现在是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建设需要特别关注。除欧洲一体化进程外,美洲的区域集团化、亚洲的区域集团化也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面是中国某部门编制的1953—1958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示意图。以下对这张示意图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①新中国工业建设突飞猛进
②新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年工业增长率相差10倍以上
④工业增长与经济政策关系密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①的表述符合材料。②的表述不正确,中国完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出现在改革开放后。③的表述与示意图中反映的数据相符。由于“一五”计划与“大跃进”运动均较大幅度地促进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故④的表述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