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民间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中流传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的凤阳花鼓词
请回答:
(1)各段民间花鼓词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6分)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朱元璋等封建统治者对农民残酷压迫,造成安徽凤阳的贫穷落后;材料二反映了“文革”期间,“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包括凤阳在内的全国许多地方生产停滞的情况;材料三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经济出现迅速发展的情况。
(2)长期以来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难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党和国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从凤阳花鼓词说起,时间跨度大,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更加突出了改革开放对凤阳人的巨大影响。第(1)问考查对各时期背景知识的记忆,第(2)问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村民在曾经推动了中国农村重大变革的“分 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上摁下手印。现在,他们却把分到自家的田地又租出去,成了土地集中流转、发展合作经济的积极倡导者,还说“发展规模经营、实现产业联合是大势所趋。”可见小岗村将土地重新集中,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的这一做法
①就是把个体经济转变为集体经济?②是对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变革?
③是由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④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反映的是1981~1987年中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C.浦东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图片1981—1987年我国钢铁产量逐渐增长,结合时间应属于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促进了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 ]
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 
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特区的设立
B.开放长江三角洲
C.开放海南
D.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