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20年最新版)(六)
2020-08-30 06:15:54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干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题干关键词“秦始皇”可见是秦朝的事。“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意思是天下战乱是因为侯王的存在,即分封制。“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意思是又分封诸侯国是给国家树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意思是又分封诸侯国来求国家安宁就很难了。可见秦始皇反对分封制。与分封制对应的是郡县制。故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3分).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周朝什么政治制度?(6分) (2)根据图一说明西周封国主要有哪几类?(6分) (3)图二所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1)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6分) (2)同姓亲族建立的封国;功臣、姻亲建立的封国;殷商降族建立的封国。(6分)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1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察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根据图一所示,图中出现了同姓封国和异姓封国,如晋、燕、魏、宋等;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度也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以达到“授土”“授民”,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图二则反映了宗法制度,即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形成大小宗之间的关系;图三主要是青铜编钟,是一种乐器,主要是维护封建制度而与之相配套的文化制度,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2)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资料中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从图一中可以直接得出出周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外还有成王弟叔虞封在晋国,武王弟康叔封于卫国;周公长子伯禽封于鲁国;功臣吕尚封于齐国;殷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国;可以得出分封的对象有同姓亲戚,异姓功臣如吕尚,先代遗民微子启等。 (3)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较为简单。根据图二所示天子在主干上,其他的诸侯、卿大夫、士都在支干上,可以得出天子是大宗,其他相对是小宗;而诸侯在支干的顶端,卿大夫和士又在支干的分支上,可以得出诸侯是大宗,卿大夫和士是小宗,以此类推;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在家庭内部的继承关系为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有继承权,所以为嫡长子继承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 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3分)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种选官制度的关系。(5分)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及影响。(8)
参考答案:(1)方式:世袭。原因:守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战国时期新人才观的提出;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 (2)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3)不同: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关系: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 (4)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方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 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 ( ) A.黄帝 B.禹 C.启 D.汤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记忆能力。从夏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开始,王位继承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选项A中黄帝是传说人物,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不能作为考察依据;C项中启是大禹的儿子,是大禹建立夏朝后王位世袭的第一个受益者;D汤是商朝的建立者。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
B.等级制度
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人的宗族观念、认祖归宗、尊宗敬祖的传统习俗都源于宗法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