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主要反映了
A.经济势力雄厚
B.商业活动水平较高
C.大商人开始左右政治
D.大商人与国君矛盾尖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以及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以聘享诸侯;……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说明了商人地位的提高,并开始参与政治。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
A.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性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和材料所示的时代背景结合,比较选项,看哪一个更切合题意。史料中的本指农业,末指商业,题中所指主要为从事商业的人比从事农业的人富有,导致去农而从事工商业的人数比以前增多,史料本意说明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有较大程度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孟子
B.老子
C.荀子
D.墨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战国时期荀子在总结各家学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庞大而系统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不完全一致,长时间不被正统的儒家重视,但却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战国时期,学术活跃并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客观条件是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民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思想主张能够体现出“与时俱进”精神的是:
A.“兼相爱,交互利”
B.“治世不一道”
C.“齐物”
D.“制天命而用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