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主要反映了
A.经济势力雄厚
B.商业活动水平较高
C.大商人开始左右政治
D.大商人与国君矛盾尖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以及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以聘享诸侯;……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说明了商人地位的提高,并开始参与政治。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要表现在
A.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B.提出了争取小生产者政治权利的主张
C.构建了以人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
D.提出了崇民惠民的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
A.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性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和材料所示的时代背景结合,比较选项,看哪一个更切合题意。史料中的本指农业,末指商业,题中所指主要为从事商业的人比从事农业的人富有,导致去农而从事工商业的人数比以前增多,史料本意说明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有较大程度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对明清时期苏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政府在那里设的织造局生产的龙袍精美奇巧
B.家庭丝织业成为居主导的生产形式
C.民营丝织业聚集在东城
D.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之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
B.唯心主义思想
C.民本思想
D.辩证法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老子认为弱能克强,体现的是相互转化的辩证法的思想。故选D。A项错误,道家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是唯心主义的;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方法论内容;C项是儒家思想最为强调。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道家
点评:道家思想是百家争鸣的重要的派别,主张政治上无为而治,辩证的看问题。庄子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