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
[? ]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具有进步意义的是
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②奖励军功,贵族无军功不能授爵
③废分封,行县制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哭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资治通鉴》
(1)商鞅变法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孝文帝改革鲜卑族的姓氏。这些措施各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理解,谈谈你对社会风俗变革重要性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商鞅变法:顺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潮流,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潮流,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有利于巩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商鞅变法,实行严刑峻法和专制政策,主要表现在
①“什伍连坐制”?②轻罪重刑?③焚烧诗书?④焚书坑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②③都商鞅变法的措施,也符合题意,而④项发生于秦朝始皇时期,故排除④项,正确答案为A。
考点:商鞅变法的措施
点评:本题解答需理解秦国与秦朝的区别。秦国是指春秋战国的诸侯国之一秦,而秦朝则应是灭六国后统一全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