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有
①耕的是“王田”?
②纺的是棉布
③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④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从《墨子》的记载看,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小农经济情况,这一时期井田制瓦解,而棉布还没有推广,故排除①②两项。③④从时间和特征的角度正确表述了小农经济的情况。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含义是利用先进的科学生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以此作为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口号,主要为了减少创办新式学堂和学会的阻力,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故答案选A。B项没有正确理解“中体西用”的含义。材料中没有提出创办人的身份,故C、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以“中体西用”思想为切入点,考察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关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除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其基本含义外,还把其作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一个进程以材料题的形式进行命题。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述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救灾意愿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审题时应抓住“直接体现抗灾意愿”这一关键信息,再对应两个文件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丰荒相通”“兴办保险”等体现了抗灾意愿。只有C 项符合这一要求。ABD项说的是土地和产品的分配原则,是干扰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太平天国纲领的比较。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既把古典主义音乐推向新的高潮,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是
A.巴赫
B.贝多芬
C.莫扎特
D.舒伯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代表性的音乐家的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1936年苏联新宪法规定,苏联是
A.人民民主国家
B.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C.工业社会主义国家
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识记能力。苏联新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