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减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
A.发达国家在关贸总协定中没有受益
B.关贸总协定让发展中国家获利匪浅
C.关贸总协定消除贸易壁垒的努力正日见成效
D.美元控制世界贸易额的大部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减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说明贸易壁垒减少;“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说明世界贸易增长;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非选择题:本大题30分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中的话,即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9分)
(2)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9分)
(3)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观点差异的原因。 (12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实行君主专制,即把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手中;(3分)
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宣扬君权神授。(3分)
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或者说反对君主专制(3分)
(2)韩非子的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地方分权和建立统一国家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成为秦统一后采取的政治措施的理论基础。(3分)
董仲舒的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3分)
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对封建制度的质疑和挑战,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影响。(3分)
(3)差异的原因: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韩非子处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期,(3分)君主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分)
黄宗羲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期,(3分)君主专制成为限制社会进步的枷锁。(3分)
说明:1、只回答时代背景的不同,没有详细作答的,只给1分。
2、只回答韩非子、黄宗羲所处社会转型的大时代背景,没有紧扣材料,只给1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归纳整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主张实行君主专制;材料二中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君权神授”等主张,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材料三中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第(2)问,考查迁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从客观作用方面作答,对上述三段材料中的思想观点分别展开评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韩非子的观点在战国时期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成为秦统一后采取的治国思想;董仲舒的观点在汉代,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的需求,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第(3)问,考查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注意原因的分析需要结合两者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回答,韩非子处于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开始形成;黄宗羲处于明清之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有(?)
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了新中国外交的三大政策,主要是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因此①②③正确,故选C。④项错误,是50年代中期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目的是保证会议的正常进行。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外交事业,提出了三大政策,指导中国的外交行动。在50年代取得了外交的巨大的突破。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我国休闲活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休闲方式,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民国时期:戏曲、逛游艺场、电影、集邮、聚赌、茶馆
B.新中国初:卡拉OK、蹦迪、健身、泡吧、电视、收藏、旅游、探险
C.文革时期:体育、交谊舞、集邮、电影、样板戏、喝咖啡
D.改革开放后:看样板戏、唱语录歌、跳忠字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B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凋蔽,像泡吧、旅游、等不适合C文革时期交谊舞、喝咖啡等不适合D改革开放后跳忠字舞不适合,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请依据以上材料,完成本表格内容的填写。
?
| 涉及的重要机构
| 机构反映的国家政体
|
材料一
| ?
| ?
|
材料二
| ?
| ?
|
材料三
| ?
| ?
|
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政体的发展趋势
| ?
|
| | |
|
材料四?所谓“海选”,就是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按照候选人的条件,每人一张空白选票,自主填写村委会各类职务候选人的姓名,然后采取投票方式计算每一个初步候选人得票多少。这种提名方式透明度高,每个选民都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充分体现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所以一产生就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


材料五 2008年“两会”召开之际,CCTV新闻、新华网等连续第四年开设《我有问题问总理》的论坛,广大网友踊跃参与,总理则在记者招待会上深情回应网友们的提问:“我从群众的意见感受了大家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2)从海选村官到总理通过网络关注民意,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以《网络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作用》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假如你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一员,请说出你们的选题依据。
参考答案:
(1)
?
涉及的重要机构
机构反映的国家政体
材料一
军机处
君主专制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
民主共和
材料三
一届人大
人民代表大会制
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政体的发展趋势
由君主专制向民主政治制度发展
(2)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进步。
(3)依据: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普及,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反映民意,加强民主监督,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总结说明的能力。第(1)问的关键是对基础史实掌握是否牢固。第(2)问的关键是学生的语言表述是否准确。第(3)问的关键是学生能否多角度叙述网络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