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在经济领域爆发的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一场金融“飓风”,席卷全球,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感受着不同程度的震撼。这一事实说明
A.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B.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C.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D.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弊参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并且影响到全球说明全球化在加强各国经济联系的同时,给各国带来的风险也在加深,危机一旦爆发,传染性更高。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而是说的全球化的传染性强;C项错误,国际经济旧秩序材料并未涉及;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是不能说利弊参半。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该图《乔的笑》拍摄于1971年,让乔冠华开怀大笑的事件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71年第26届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的提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奥巴马将中国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就比作前苏联1957年发射人类首枚人造卫星,他说:“50年之后,我们这一代人的‘卫星时刻’又回来了。”?(“卫星时刻”是指前苏联发射人类首枚人造卫星后美国大受刺激,并掀起了科研热情)
材料二?未来经济是全球经济,……当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中国融入全球经济时,这意味着全球竞争将更加激烈,赢得这场竞争的赢家应是那些大多数工人受过教育、致力于科研、拥有诸如道路、机场和高速铁路、高速网络等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国家”。在过去几年里,近80%的跨国公司都计划在中国或印度建立新的研发基地,因为当地重视数学与科学,此外还重视对劳动力的培训与教育。
材料三?你去中国,他们在去年一年修的高铁就超过了美国过去30年建的高铁,中国最近开设了由美国公司承建的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太阳能研发基地,当今的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快的火车以及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以上材料均摘自《奥巴马2010年12月6日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所社区大学发表演讲》
请回答:?
(1)前苏联1957年发射人类首枚人造卫星,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奥巴马认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涉及的火车、计算机和太阳能等科技成就是哪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美苏“冷战”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2)经济全球化;
(3)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计算机和太阳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两人的思想在当时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前者阻碍了社会发展
B.都不利于时代的进步
C.后者推动了社会进步
D.在一定程度上都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是在春期战国时期适应了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需要,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是在明清时期适应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形势,因此选D.
点评:评价分析历史人物或事件,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客观、辩证的分析,而不能带有感情色彩。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经济外交史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关系到国际经济协调、世界和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交政策和行为。经济发展了才使国家的政治安全得以维护,而一国的经济外交,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周永生《经济外交》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力扩大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明显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步入一个新阶段。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注重经济外交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在变革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抱有强烈愿望。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与我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人民日报社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大有可为》(2004年9月3日)
材料三?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邢厚媛《国际商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外交的基本特征。(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分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因素。(7分)
(3)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外交上实行“走出去”战略。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4分)
参考答案:(1)经济外交活动为本国利益服务。(2分,答以经济活动为主要外交手段同样给分)
(2)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2分)
有利因素: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增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及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夺利害冲突。(5分)
(3)举措: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加人世界贸易组织。(3分)
变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