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而非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所以④不符合题意,①②③三项都是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正确描述,故答案选A项。
点评:高考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考查主要侧重于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进行对比以及考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深远影响:他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依据和国家重大制度的宪法依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兴衰过程: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20世纪30-40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历史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大跨度、高概括”的评述题。试题分两问,第一问要求结合原因概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偏重史实;第二问说明其历史地位,偏重史论。试题的立意主要在于从宏观角度、从近代史全局的高度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理解和认识;既考查对有关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又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试题中还渗透着很强的国情教育因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三条基本线索之一,因而,此题考查的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设问又比较平和,难度适中。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下列哪一时期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受到严重挫折
A.新中国初期
B.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C.文革时期
D.过渡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上海纺织女工杨燕秀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庭的开支情况,事无巨细,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豆腐账”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其史料价值主要在于它反映了
A.计划经济时期国民消费水平
B.上海地区市民收入状况
C.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
D.我国妇女勤俭持家美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用已学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从1965年开始记录”“一记就是37年”即从1965年到2002年,在此时间段内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C符合题意;A的表述不合史实,B、D与史料价值无关,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
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
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