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到18世纪60年代,北美殖民地经济蒸蒸日上,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费城、波士顿和纽约发展为2~3万人口的城市,成为北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各殖民地,以市镇为单位,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大会还提出、讨论、通过议案,处理地方重大事务。伯恩比在1759~1760年访问了北美。据他描写,弗吉尼亚人特别“高傲地珍惜自己的自由,忍受不了任何限制,几乎不能容忍任何高高在上的权力的控制,甚至有这种想法他们都受不了”。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现代民族国家起源于市民社会。所谓市民社会就是基于社会分工、私有制和商品的自由交换的基础上而组成的社会。非洲的市民社会是不发达的……部落体制是根深蒂固,人们只有部落观念,只听部落长老的,政府和国家没有任何权威。……虽然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独立后学习美国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但政治不稳定是独立后非洲国家最大的灾难。独立后的非洲出现了一条新的谚语:“在非洲武装政变随着季节一起到来,有时是武装政变越过季节而来临。”非洲独立后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副产品就是腐败。
——摘编自钱乘旦等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得以确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非洲独立后政治体制的选择。(9分)
参考答案:(1)原因:独立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具有一定的民主传统;人民具有比较牢固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市民社会的形成。(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简评:独立后的非洲,经济落后,市民社会不成熟,部落体制根深蒂固,国家意识淡薄,(3分)照搬美国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2分)导致政局动荡,政治腐败。(2分)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选择必须结合本国国情。(2分)
本题解析:(1)两则材料主要是从经济、政治两方面说明美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得以确立,依据材料,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分析原因;(2)从材料“非洲的市民社会是不发达的……部落体制是根深蒂固,人们只有部落观念,只听部落长老的,政府和国家没有任何权威”可以看出非洲当时的实际情况。他们在比较落后的情况下盲目的照搬了美国的政治体制,最终造成“水土不服”,政局动荡不安,政治腐败。这充分的说明了一个国家选择政治体制需要结合本国的国情。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10分)
材料一?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材料二 黑龙江,我国最北的一个省。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片黑土地为国家累计提供了全国近1/2的原油、1/3的木材、1/3的电站成套设备、1/10的煤炭、1/2的铁路机车以及大量的商品粮。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4分)
(2)东北地区曾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举出1953~1957年期间,东北地区工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3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并分析20世纪50年代使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3分)
参考答案:
(1)历史背景: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分);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分)
(2)成就:建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3分)(3)
(3)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分)具体表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的经济困难。(任意两点即得2分)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可知,武汉钢铁厂开始兴建于1955年。联系这一时期经济建设起步的史实,分析武汉钢铁厂创建的历史背景。
(2)1953~1957年是我国的一五计划建设时期。在一五计划中,为了加快工业化速度,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其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这些大型的企业都集中在东北地区。
(3)1956年中国八大召开,在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确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党中央又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点评:建国三十年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失败的教训。从中得出的教训和启示有: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根据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调整生产关系。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拍摄的相片。该厂建成应在

A.建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革”十年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表4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50—70年代经济数据”,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表4
国家或地区
| 美国
| 欧共体
| 日本
|
联邦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英国
|
占世界GDP比重
| 1955年
| 36.33%
| 3.9%
| 4.5%
| 2.2%
| 4.9%
| 2.2%
|
17.5%
|
1976年
| 24.9%
| 6.8%
| 5.8%
| 2.8%
| 3.1%
| 8.1%
|
21.7%
|
A.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B.1955—1977年间美国经济总体增速缓于日本
C.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发生了动摇
D.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从图表中可见:1955—1977年间美国经济总体增速缓于日本、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发生了动摇、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以上几项都能从材料中看出,故都正确。日本虽为经济大国但还未成为政治大国,故选A项
点评:本题以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为切入点进行考察,另外还要关注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这也是常考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进入21世纪,中国全面迈向小康社会,故①错误;“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是我国走向市场的一种手段,并不能说明棉布生产已经供过于求,④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