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文尚书》。)“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
材料二?“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
——(《荀子》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
材料三?“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
材料四 (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材料五?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思想理念?根据材料二、三、四简述该理念的内容。这一理念有何现实意义? (9分)
(2)上述理念在明清时期被进步思想家继承并发展,试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并作简要评价。(6分)
2、判断题 下面是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两幅新闻报道图片,它们所反映的历史面目

A.左图是虚假的,右图是真实的
B.左图是真实的,右图是虚假的
C.左、右图都是虚假的
D.左、右图都是真实的
3、判断题 某报登载:“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穿,要全部‘美式装备’了!”你认为这则评论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判断题 2009年10月1日,迎来了祖国60周年华诞。回顾1919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非常有趣的是到2009年,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依次为1919年到1949年、1949年到1979年、1979年到2009年。(10分)
请回答:
(1)经过了第一个30年艰苦的奋斗,中国社会最为深刻的变化是什么?从中说明了什么?最根本的问题? (2分)
(2)第二个30年与第一个30年相比,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在这个30年里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主要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分)
(3)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在第三个30年里的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民族振兴与崛起,?请以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外交和科技方面的成就各举一例来说明。(4分)
5、判断题 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以下各项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年份
| 茶(磅)
| 丝(包)
|
1843
| 17727750
| 1787
|
1849
| 82980500
| 16298
|
1854
| 109369000
| 54233
|
1858
| 103564400
| 85970
|
①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②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③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