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中,丞相一职的演变经历了“秦汉由一人担任——隋唐分为三?省——北宋相权分散在各个部门——明代废丞相,相权分给六部”,这种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 )
A.皇权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
B.丞相职责与工作内容不断细化
C.皇权与相权矛盾的不断激化
D.封建政治制度趋向于民主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民主化不可能会出现在封建政治制度中。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就是封建君主专制。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请回答:(1)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奉行怎样外交方针?(2分)
(2)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6分)
参考答案: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分)
(3)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6分)
本题解析:
(1)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国际上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点评:对于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从纵向方面看,要从宏观上概括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四个阶段,从背景、政策、成就、特征等层面把握外交关系及其成就。
(2)从横向方面看,要运用比较法比较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异同、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的两次封闭和两次开放的异同,要比较不同阶段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苏(俄)关系、中欧关系、中非关系的状况及其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提出“致良知”学说,认为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的思想家是
A.“二程”
B.朱熹
C.王守仁
D.王夫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王守仁,是陆王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故选C。AB是程朱理学的代表;D项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主要反对宋明理学。
点评:王守仁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冯友兰把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①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比较注重追求道德境界
②文艺复兴着眼于人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一种貌似退步的进步思潮
③老庄道家和中国的道教均以天地境界作为追求的目标,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④世园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现代人对天地境界的精神追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项正确,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比较重视道德的作用,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人生的追求是达到善,孔子更是强调德政;②项正确,文艺复兴强调人的自然欲望;③项正确,道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④项正确,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现代人对天地境界的自然追求。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这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的提出迎合了汉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