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1分)冷战后关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
材料二?美国《外交》杂志的编辑认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是继1947年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最富有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二战后初期,作为美国外交官的乔治·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联必须有“一种长期的”,“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的政策。)
材料三?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冷战结束前后世界冲突的不同。(2分)
(2)分析指出,材料一、二中两种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同之处。(1分)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列举美国是如何实施乔治·凯南主张的。(3分)
(3)依据材料三对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作简要评价。(5分)
参考答案:
(1)前:意识形态的冲突;后:文明的冲突。(2分)
(2)相同:制造国际冲突。(1分)
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3分)
(3)评价:福勒认为,世界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及大国对小国的不尊重,而非文明。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2分)
冷战结束后,发生了许多世界冲突,主要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发动阿富汗战争、发动伊拉克战争,武装干涉利比亚等。(1分)这些冲突表面看确实是带有文明冲突的痕迹,但实质却是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积极奉行单边主义,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2分)
本题解析:(1)由材料“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即可得出。
(2)亨廷顿及其乔治·凯南的思想都强调制造国际冲突。美国实施的表现就是冷战中与苏联对抗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表现。
(3)提炼出福勒的观点,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福勒强调冲突的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和强权政治的表现。以美国为例举例证明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人认为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假如你赞成该观点的话,那么你认为决定未来这种“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是
[? ]
A.明智的外交政策
B.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C.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D.区域性政治经济的集团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
①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②美国独霸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④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1年美日签订《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申明“要履行日本政府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当时的背景是(?)
A.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B.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失败
C.日本成为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D.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战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B.越南战争
C.朝鲜战争
D.柏林危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并未体现寻求妥协;B.越南战争与C.朝鲜战争,美国最终参战,因此排除后选D。?
点评:雅尔体制及其作用下的"冷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重要的切人点如从雅尔塔体制形成到表现"冷战"、美苏争霸,直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引起的国际格局的变化等。从命题的形式上看与当今重大时政问题相联系是命题的重要方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