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而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故选C。ABD项明显错误,均是对材料的断章取义的理解。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为了防止外国列强的骚扰,明清以来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目的是为了防止海外势力的骚扰。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但是也使中国逐渐的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势,造成中国近代发展的缓慢,被动挨打局面的出现。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主张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保护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1)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
(2)消极性: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A.是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后探索的一条新道路
B.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利用资本主义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实力
D.探索农村发展的新道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而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又各不相同。这一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A.原料不足
B.市场狭小
C.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重农抑商”意味着商品的交换和生产都处于压抑状态,交换程度低意味着开拓市场的力度小,市场也就小,而且商业资本积累的速度和数量都处于低水平,资金就短缺,而劳动力被固化在土地上也就意味着对资本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由劳动力的缺乏,而原料是客观存在的,不因有无资本而增减,是固定不变,不受影响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