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这是发生在罗斯福竞选中的一幕,罗斯福说:“你能说出我竞选的口号吗?”女孩答:“幸福的日子又来到。”罗斯福说:“对,就是这句。”下列各项符合史实的有
①当时的经济形势已经好转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③富兰克林·罗斯福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④笑容和自信为他赢得了大选,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相比之下,市场主导的自由经济中,不但行动主体分散,受益者也往往间接、分散、长期,因此政治动力也弱。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政治上的成功”主要指什么?美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斯福在增加就业和加强社会福利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罗斯福新政对我国制度建设有何启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下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4、判断题 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一书中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经济的高积累。”这一材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是
[? ]
A.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B.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C.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D.混合市场经济模式
5、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时期,大力推行“以工代赈”。由政府出资兴建公共工程,为失业工人提供劳动机会。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受此影响,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
A.“政府发放紧急救济金,只是排队太难了!”
B.“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工作,还是政府好!”
C.“政府大兴土木,赋税负担比以前重多了!”
D.“工人示威、农民骚动,社会越来越乱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