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相参为用,以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封建秩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兼并之财,乐于输纳”
的信息可以看出,北宋统治者认为土地兼并可以便于筹集军费,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并不一般地反对发家致富,只是反对那些“豪杰有力之人,其议论足以动士大夫者”,这是指家室富有、社会政治地位很高而又恣意兼并的人;他反对那些“富姓赇(受贿)吏,寓田势家”,……他反对那些“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这是指乘人之危以攫取暴利的人;……主张通过法令制度和政策措施适当加以限制。
——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荆公欲举财权悉集于国家,然后由国家的酌盈剂虚,以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此义也,近数十年来乃大盛于欧美两洲,命之日社会主义,……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1908年)
(1)依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矛头所指。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在农村采取的相应措施。(8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作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将王安石变法的举措标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所指: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高利贷者。(4分。任答一点给1分,两点给2分,三点及以上给4分)
举措: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4分。任答两点即可)
(2)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不利于国民财富的增加。(4分)
原因: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传播;鼓吹变法,推动社会进步:寻求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4分。任答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家室富有、社会政治地位很高而又恣意兼并的人”,即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乘人之危以攫取暴利的人”,即高利贷者。王安石在农村的措施主要是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2)“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说明变法的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不利于国民财富的增加。梁启超将王安石变法的举措标榜为“社会主义”主要在于“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原因应考虑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及影响,探索救国道路的努力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里所说的“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指的是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李悝变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历史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农民起义经常爆发
C.辽和金威胁北宋安全
D.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严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此时,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