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该思想家辩证地看待“直”与“屈”、“巧”与“拙”、“辩”与“讷”等概念,符合道家朴素辩证法思想特征;C是道家思想,故选择C。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顾炎武的所学。分析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有一定的弊端,故排除B;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说明应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故D符合题意;A、C明显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A.礼貌
B.礼器
C.法律
D.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的大意是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因此孔子思想中的“礼”带有政治性,体现其站在没落奴隶主的立场,意图恢复西周的等级秩序和社会规范。
考点:本题考查孔子学说。
点评:中国古代的周朝是中国古奴隶制社会的发达繁荣时期。周礼即周朝的政治文化和法律制度。中国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战乱?孔子认为:“这是因为周礼被破坏了”,因此,要求人们“克己复礼,为仁。”注意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不能一味的死记硬背。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先秦古籍《礼记·乐记》记述:“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这表明
①人们很早就探索物质利益关系 ②理学萌芽于先秦时期
③反对泯灭天理而为所欲为 ④天理与人欲之辨由来已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来进行选择,由“灭天理而穷人欲者”③的说法恰好相反,而理学并非源于先秦时期,所以②的说法也不对,由此选择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学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理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④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宋明理学思想的主旨包括忠孝节义的内容,张飞和孔明的都体现了忠的内涵,所以B正确;②项曹操“宁愿我对不起天下人,别教天下人负我”、③ “贤臣择主而事” 不符合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内涵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抗日战争胜利》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