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练习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而这一时期汉武帝采取的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所以答案选C。A是夏朝;B是秦朝;D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第⑴小题:该题属于内敛型材料题,第一问中的时代精神要从当时的时代中提炼出“大一统”,所谓的历史价值应当是对历史的延续与传承方面的贡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问要求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和文化方面去概括,在政治上建立皇帝制、郡县制、察举制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等;文化上统一文字,逐步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中国古人以“社稷”指代国家。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四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1分)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4分)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2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4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概括说明经济规模曾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为何没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4分)
(4)材料四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1分)特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分)
(2)信息: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2分)特征:当时小农经济占主体,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4分)
(3)原因: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4分)
(4)①同意。理由: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明清时期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3分)
②不同意。理由: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3分)
本题解析:(1)此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只要读懂材料完全可以很容易的回答问题。据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可知当时的人们白天种地、晚上纺线织布,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这些正是小农经济的显著特征。
(2)此题考查学生读图以及综合理解图表的能力,相对文字材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通过材料二柱状图的数字信息,分析清朝国家的总税收、农业税、工商税的变化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的趋势可以反映出的经济特征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活跃。
(3)原因可以从时间着手分析:材料三提到中国的GDP在1700年至1820年间居世界首位,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英国工业产量一直是世界首位,成为世界的工厂,联系所学知识,中国当时是封建社会,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而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即可找到原因。
(4)本题为开放型的试题,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需史实正确,论证充分。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自然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清时期,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②妨碍了对海外市场的拓展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