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1944年)
材料二 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发展统计

——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供的统计数据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上,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多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摘自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一
(1)材料一表明了美国的什么意图?为此,二战后美国在欧洲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的政治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现象?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意图:谋求世界霸主地位。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分裂德国,扶植西德;成立北约组织。
(2)变化:美国经济相对衰退,西欧、日本迅速增强,形成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影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3)现象: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7年,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对国家战争学院的学生说:“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与那么一点极权主义的倾向,因为我们有自信和安全感,所以我们能够将我们身上的极权主义罪恶倾向压下去……如果我们没有了自信和安全感,恐怕我们身上的极权主义倾向就会冒出来。”
材料二?“已经发生的每一件事都绝不应该以一种消极的观点来看待,”戈尔巴乔夫在1989年12月于马耳他同布什举行的第一次峰会上说,“45年来,我们一直设法避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源自于意识形态信念的冲突并没能证明自身的合理性……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不平等交换的依赖也是一个失败……从战略角度而言,冷战的方法……已经败北。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普通人或许已经更好地明白了这一点。”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冷战》
(1)材料一中,乔治·凯南的话表明了什么?(6分)
(2)材料二中,戈尔巴乔夫表达的观点是什么?(6分)该观点对世界历史进程有什么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6分)
国际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冷战)。(6分)
(2)(9分)
戈尔巴乔夫的观点:苏联对冷战经过了长时间的反思;(3分)冷战是没有出路的,美苏注定要开展对话、协作、合作。(3分)
影响:指导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加速了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3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1947年,美国驻苏联代办可以得出时间信息,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战后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遭到了苏联的严重阻碍,所以有国际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冷战)
(2)依据“45年来,我们一直设法避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源自于意识形态信念的冲突并没能证明自身的合理性……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不平等交换的依赖也是一个失败……从战略角度而言,冷战的方法……已经败北。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可以得出戈尔巴乔夫的观点:苏联对冷战经过了长时间的反思;(3分)冷战是没有出路的,美苏注定要开展对话、协作、合作。结合所学戈尔巴乔夫改革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二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良两种形式,在欧洲主要是“冷战”,在亚洲主要是“热战”。
(1)在亚洲它为什么采取“热战”方式?
(2)形成什么结果及其原因。
(3)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1)主要原因:有:亚洲相对于欧洲来说是美苏势力范围的真空,因而较量和竞争激烈;美国在亚洲的战略优势相对明显,企图称霸亚洲;二战后初期,亚洲正处于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时期,美国打着反对殖民主义的旗号插手亚洲事务;朝鲜战争和越南抗法斗争为美国介入战争提供了机会。
(2)结果:都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原因有:中国、苏联给予朝鲜、越南的援助;亚洲人民的民族革命斗争是美国霸权不能够实现的主要因素;朝鲜和越南劳动党的正确领导;战争的非正义性等。
(3)本质: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公开较量。
本题解析:正确理解“热战”“冷战”的两个概念,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第一问要联系二战后亚洲的国际形势和美国的全球战略,第二问了解二战后20世纪60、70年代,第三世界的兴起的史实,第三问根据定义来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柏林墙是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开始修建,用以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的建筑,民主德国政府称此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Schutzwall),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
[? ]
A.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B.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C.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二战后的两极格局美苏争霸,美国领导西欧对抗苏联领导的东欧,美苏冷战主要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进行非战争的对抗,AB两项都只是一个方面的内容,不能体现出来“领袖”的特点。D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材料叙述的是美苏在欧洲的对抗。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