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初步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①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上海浦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交售粮食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
|
1979年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30000斤
|
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分析,197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改革开放,在农村中开展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取得巨大经济成果。故选C。A项并非主要的原因,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政策的变化;B项错误,并非说的是根本原因,而是直接原因;D项是在1979年之后。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9年开始,城市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的路线。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邓小平指出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不包括?
[?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发展国有企业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工业
|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
1978年
| 77.6
| 22.4
| ?
| ?
|
1997年
| 25.5
| 38.1
| 17.9
| 18.5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