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 自耕农·地主
| 佃农
| 工场主
| 商人
|
占总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出现了“工场主”,这说明了当时出现了雇佣关系,而中国在明朝中后期在苏杭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高祖7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西汉会要》卷47)
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除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外(算:指人头税),又“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东汉会要》卷28)
唐太宗贞观元年正月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唐大诏令集》卷110)
清康熙51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又逐步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材料二 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

——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绘制
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业史稿》
材料四 据谭其骧、邹逸麟的研究,秦汉实关中时期,由于黄土高原的大量开垦,黄河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平均为5.7次。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利用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因而河水决溢每百年平均只有1.3次。隋唐五代时期,土地利用方式是半农半牧,河水每百年决溢为10.3次。北宋至明清时期,黄土高原
都大量开垦农耕,河水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增加到375次……
——张子珩《论生态环境对古代中国人口分布的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的人口政策。为保证这一政策的落实,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中国古代文明形态,分析古代统治者采取这些政策措施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人口数量的变化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导致了哪些社会问题? (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1)政策:鼓励人口增长。(2分) 措施:调整税收政策;国家直接物质奖励;将人口数量作为官员政绩考核指标;鼓励婚嫁。(4分)
原因:农业(耕)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的数量多少决定农业盛衰;人口的多少关系到赋税的征收、兵役和徭役的征发,是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4分)
(2)特点:人口增长迅速。(2分)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与耕地有限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养牛成本提高,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土地过度开垦,导致河水泛滥,破坏农业生产。(6分)
(3)在封建社会某些特定条件下,人口的增长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一种历史表象;人口的骤增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应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当时统治者对产子者减免赋税和徭役,体现出统治者的政策为鼓励人口增长,依据材料“民产子,复勿事二岁。” “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可以得出减免税收的政策,依据“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可以得出直接给与物质奖励措施;依据“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可以得出将人口数量作为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和鼓励婚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农业是我国基本经济形态,农业的发展水平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农民还是国家税收和兵役、徭役负担的主要承担者,所以统治者比较重视人口的增长
(2)依据材料中数字可以得出人口数量迅猛增加,结合图表可知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田亩数在不断减少,说明人地矛盾日渐突出,依据“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可以得出养牛成本提高,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依据材料四可以得出土地过度开垦到时环境破坏,自然灾害不断。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应从两方面来看待人口的增长,即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的要素,所以人的增长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导致很多负面影响的出现,所以应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农业· 人口增长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
A.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