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
| 全民
| 集体
| 公私合营
| 私营
| 全体手工业
|
开始年
| 41.5
| 3.2
| 4
| 30.7
| 20.6
|
结束年
| 54.5
| 17.1
| 27.2
| 0.04
| 1.2
|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D.1978? 198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公私合营”是本题的题眼,“公私合营”是在1952到 1956年,所以本题选B。另外,本题本质上是在考查三大改造,B正好属于三大改造的时间。全民?集体比重增加也正是三大改造的成果。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C.1978年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D.1992年中国海峡两岸就一国两制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70年代外交。D项史实错误,“九二共识”核心是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而不是对一国两制达成共识。故选D。1972年美国政府、日本政府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中美建交。因此ABC正确。
点评: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
中国逐渐是以大国的身份更加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度与我国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的交往渊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中印两
国就有往来,隋唐时期交往就更为频繁。孟加拉、印度半岛东西两岸,经常有中
国商
船泊港;印度的商船也经常到广州、泉州来贸易。唐朝输往印度的商品有麝香、丝织
品、瓷器及铜钱等。从印度输入的物品有宝石、珍珠、棉布、胡椒等。在唐代中印文
化交流史上,两国的佛教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两位高僧……。
材料二:马克思针对英国侵略印度的结果断言:“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
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
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材料三:……从1949年,印度成为第一个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开始,
两国进入“蜜月期”。1954年10月,尼赫鲁
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毛泽
东以《离骚》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心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
的一段佳话。
——《南方周末评论:龙象相邻--中印关系历史
与现实》
材料四:独立后的印度政府为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实行了具有本国特
色的发展模式: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宏观管理机制,
现代工
业与农业结合的经济模式,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发展战略,利用国外资源与自力
更生结合的发展方
针等。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印度经济模式虽然存在着问题,但获得
了一定的成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开始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再一次证明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大
促进了印度经济实力的增长。?
——李大薇《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唐朝时印度称谓叫什么?(2分)材料中所说的“两
位高僧”是指哪两个人?分别说明他们对中印文化交流的突出贡献。(6分)
(2)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在印度要完成的“双重使命”的涵义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这一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10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中印关系史上取得的最重大成果是什么?有
何重大意义?(4分)
(4)据材料四,改革后的印度经济体制与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形成
这一相同点的根本原因何在?(4分)从中,我们得到了什么重要启迪?(2分)
参考答案:(32分)?
(1)称谓:天竺。(2分)
两人及贡献:玄奘(1分)?到印度探究佛学,回国后翻译了大量佛经;又将《道德经》译为梵文介绍到印度。(2分)?义净(1分)?到印度研究佛学,撰写《大唐西域求法
高僧传》等书,记载了印度等地社会文化状况。(2分)
(2)涵义: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即要消灭封建制度;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即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或答:废除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4分)
重大影响:对印度—
—①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印度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附庸;②客观上为印度带来新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③促使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民族解放运动高涨。(6分)
对英国——促使工业革命蓬勃开展,英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2分)
对世界——加快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进程,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2分)
(3)成果: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基本原则。(2分)
重大意义: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4)相同: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2分)
原因: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基本相同。(2分)启迪:发展经济要从国情出发,采用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2分,若答出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可同等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观察下面漫画《奥巴马:通常一个失败源于一个错误的规则》。经济巨人和超级大国美国之所以被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两个小兄弟“击败”,合理的解释是

[? ]
A.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拖累了美国经济
B.长期以来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不合理
C.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时也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有强大的后盾
D.美国自身疾病缠身,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一边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一边反对苏联修正主义,外交形势严峻。导致该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社会制度的对立
C.意识形态的分歧
D.综合国力的消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在二战后初期;? B不对,中苏都为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社会制度的对立;D不对,综合国力的消长与此无关;C符合题意,此时中国也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点评: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末,中国对外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两个拳头打人”,时间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指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以及各国反动派。自新中国成立,世界头号强国,资本主义阵营的老大美国就对中国推行“孤立”和“遏制”政策,从而带动了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自50年中期起,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苏联对中国的大国沙文主义越来越明显,于是中苏的矛盾逐渐激化。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已不适于变化了的外交形势,所以中国面向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