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认为组成一个社会和国家的人民,是那个国家的一切权威的来源;他们有靠他们认为合适的任何代理人来处理他们公共事务的自由,有撤换这些代理人的个人和他们的组织的自由,在他们愿意的任何时候。”(杰弗逊在1793年的谈话)上述引文的基本观点是
(? )
A.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团结安定
B.人民享有结社与言论的自由
C.国家统治应该实行开明专制
D.国家统治应尊重人民的意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材料所描述的观点是“人民主权学说”。该学说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人民,统治者要尊重人民的意愿。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不能反映英国的“势力均衡”政策的是:(?)
A.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
B.巴黎和会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C.贷款投资帮助德国经济恢复
D.拒绝加入法国的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英国“势力均衡”政策主要在欧洲推行,华盛顿会议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而《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的,旨在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近代历史上,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举出晚清时期不平等条约的三类条款,分别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不平等条约
| 影响
|
例
| 战争赔款
| 加重人民负担,造成中国财政状况恶化和发展资金流失
|
1
| ?
| ?
|
2
| ?
| ?
|
3
| ?
| ?
参考答案: 不平等条约条款 影响 1 开放通商口岸 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 协定关税 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影响中国财政收入,便利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3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丧失对外贸易自主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不平等地位,便利列强共同掠夺中国。 4 资本输出 便利列强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理解,要求分析列强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要求注意审题,只谈不利一面,不需全面论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把握历史规律 B.考证历史事实 C.描述历史现象 D.分析历史原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学习的方法和目的。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强调历史发展的内在精神、规律和变化。故选A。BCD项都是说的历史本身,未上升到把握历史规律的高度。 点评:史学研究是近年来常考的内容,常考到的部分除了材料中涉及到的史学研究的目的与方法外,还有史料问题、史观问题等。如就史料来说,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A“为政以德” B “以德兼人者王”都是强调以德治国,D“为天下,非为君也”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与巩固大一统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