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发言材料,材料中有“一边倒”“求同存异”“日内瓦会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B.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题干中发言材料的关键词即可判断,A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
年代
| 初等教育
| 中等教育
| 高等教育
|
?
| 学生数
| 在校生数
| 学生数
| 在校生数
| 学生数
| 在校生数
|
1949年
| 34万
| 2400万
| 5219
| 127万
| 205
| 11.7万
|
2003年
| 49.13万
| 1.25亿
| 10.09万
| 9115.13万
| 1911
| 1175.05万
|
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②“211工程”的推动
③我国人口的持续大幅度增长?④《义务教育法》的出台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末,导致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国际格局的变化②科技革命的发展
③跨国公司的推动④各种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活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20世纪末,两极格局的瓦解推动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科技革命的发展带来的
新技术,跨国公司的推动,各种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活跃等,都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面是几位思想家的言论:
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丙.“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丁.“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调和”
其中一位与其他三位派别不同,这一位是:
A.丁
B.丙
C.乙
D.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丙都属于儒家思想;丁是墨家思想。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花八门(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中描述的外来食品摆上中国餐桌,是在鸦片战争后,据此可知最早可能出现于清朝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