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国际战争中失败往往引起国内的革命运动,这方面的例证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普法战争
C.拿破仑战争
D.英国内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这反映了唐代
A.有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B.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C.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D.注重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可以看出,唐代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市场交易,防止交易欺诈等。故选D。A项错误, 材料说的是商业管理方面;B项材料并未体现;C项在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考点: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唐代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坊市制度比较严格,市场交易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唐代后期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后期出现了夜市;乡村出现了草市,坊市界限被打破。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代的城市发展的情况和明清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也需要掌握,注意不同时期的比较。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秦朝掌握军权的是太尉,汉朝刺史主要是监察地方,唐朝的节度使是掌握地方大权,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下的一对主要矛盾,不同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在试图不断的加强皇帝的权威,削弱相权的。西汉时: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唐朝时:推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分工不同,但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互之间互相牵制和监督,最终权力集中到皇帝那里,从而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宋朝时: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明朝时: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从而解决了中国两千多年君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忆秦娥·娄山关》1935.2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反映了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进军井冈山,开始“农村包围城市”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领戈登语)对这里“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最进步的思想”指的是洋务运动。B项是维新派的主张。C项是地主阶级的开明派的主张。D项是资产阶级的主张。所以选A。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