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挑战主要是(? )
A.对外国资本的严重依赖
B.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的空前压力
C.地区保护主义的障碍
D.劳动力成本增加和福利投入过高及失业压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以下三种传统的住房形式,之所以有很多区别,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于? (? )

A.自然地理环境
B.宗教信仰
C.劳动生活习俗
D.人类文明程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影响住房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这在近代中国表现为?(?)
A.西方资本主义入侵
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D.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马克思说的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以及向世界各地的扩张冲击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就中国来说,鸦片战争后随着商品的输出小农经济的逐渐的解体就是主要的表现。故选B。ACD项都无法体现挖掉“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的内容。考点:
点评: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商品输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的侵略方式。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自然经济的解体,也就是挖掉“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另一个方面中国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主要是洋务工业和民族工业。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共10分)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做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1911年,……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参考答案:(1)辛亥革命爆发,最终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大意正确即可,2分)
(2)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运动;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末新政。(任选两组,每组2分,言之成理即可)
(3)中国现代化进程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2分)中国现代化进程是在外力刺激下被迫进行的,属于典型的外源型现代化模式。(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徽州少年林光錀,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家成员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以下材料是根据林光錀所写的日记编制而成,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林父与林光錀一年生产、生活时间分配表(单位:天)
人物
| 生产劳作
| 其他活动
| 外出活动
| 休闲
| 统计
|
林父
| 185(51%)
| 45(15%)
| 28.5(8%)
| 79.5(26%)
| 365(100%)
|
林光錀
| 313(86 %)
| 22.5(6%)
| 7(2%)
| 22.5(6%)
| 365(100%)
|
说明(1)林父的“其他活动”主要包括“打杂”、“做风水地”两项(2)林光錀的“生产劳作”以牧牛为主,占264.5天。
①林家父子的身份应该是自耕农,主要活动是从事农业劳动
②林光錀当时可以在其他活动期间就近前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劳动
③林父当时可以在休闲期间前往洋务企业务工,补贴家用
④林父可以在外出活动期间前往通商口岸南京,采购必须物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 D.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企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南京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根据材料的时间1845年,可以排除②③④项。林家有自己的土地耕种,属于自耕农,故选D。
点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体现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出现;洋务企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