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买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但收效甚微,裤子交易仍在进行。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初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仍然缺乏本质的认识
B.改革需要经历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漫长过程
C.人民群众的自发行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
D.中央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在一些地方遭到抵制,难以实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说的是在经济改革初期,由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没有准确的认识造成了对商品经济的抵制的现象,但是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作用下,改革开放终于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在探索中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因此ABC项均正确。D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的地方抵制中央决策的问题,属于理解错误。
点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进行的,摸着石头过河,人民群众在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在80年代中期确立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目标,这明显是向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下面两幅图中(如图1、图2所示),我们能得出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 )

图1 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图2?今日商品人挑选
A.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
B.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C.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我国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图1是人们凭票购物,图2是商品任选,直接反映出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我国把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一个发展战略来实施。阅读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汉唐以前城市的分布与近代城市的分布有何显著不同?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图表分析:与工业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当代城市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3分)
(3)《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中显示,从B到D工业发达国家只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城市化进程很快,试分析其原因。(4分)
(4)依据《示意图》所展示的城市化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利于城市化发展?(4分)
参考答案:(1)汉唐以前:主要分布于北方。北方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重心所在。
近代:江南及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南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达;西方列强入侵,通商口岸的开辟;近代工商业兴起。(6分)
(2)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落后于中、东部地区。(3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大上升,吸引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4分)
(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使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城镇的兴起。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4分)
本题解析:本题选取了城市化这一主题,从我国古代、近代、现代三个角度进行考察和设问,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对于阶段性特征必须掌握的准确才能有的放矢,正确答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
A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 .经济体制改革熏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里说的“出气”实际上是指?
[? ]
A.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B.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
C.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
D.对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进行平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