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下列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①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道路②社会主义革命能否在一个国家内取得胜利③社会主义革命能否在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④能否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理论思维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结论,进行史论结合、分析论证的能力。题干所述都是依据教材史实进行高度概括的结论性内容,解题时要联系具体史实进行细微分析,推导出结论与论据是否相统一。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
——2005年第2期《郑州大学学报》
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义利观。(5分)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以上两种不同义利观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
(1)毛泽东:强调义高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2分)
邓小平: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同时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鼓励勤劳致富。(3分)
(2)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和首要任务。(10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一“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中可以概括出毛泽东的义利观;从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中可以概括出邓小平的义利观。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调动和运用的能力。从材料“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毛泽东与邓小平两种义利观不同的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和首要任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对人类社会史前史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下列著作中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的是
[? ]
A.《物种起源》
B.《国家与革命》
C.《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马克思、恩格斯是亲密战友,他们志同道合,共同写作。他们合作的第一个作品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课本基础的知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第一个作品是《神圣家族》,其他不是第一个作品。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属于新形势下,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的是( ? )
A.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
B.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发展生产力
D.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