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
A.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制定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D.重新确定检验真理的标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A、C属于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内容,D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用排除法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 ]
A、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
C.到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彻底改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观察表格,分析各项经济成分比值,个体经济这种私有经济在1952年时占71.8%,A项说法正确。根据所学,1953-1956年进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56年,公有制基本建立,也就标志着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正确。从1952年到1956年,资本主义经济从有到无,这说明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彻底改造,完全变成了公有制经济,D正确。而合作社经济本身是公有制经济。B项说法错误,答案为B。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表格所列各项经济成分的性质,再联系所学的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32分)我国的对外开放已走过了30年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的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我到新加坡去,了解他们利用外资的一些情况。外国人在新加坡设厂,新加坡得到几个好处:一是外国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些都是收入。……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1979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可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出口特区”。这种“出口特区”是借鉴国外“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的模式,以进口原料加工制造商品出口为其发展方向的。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这种模式有它的局限性,它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制约,而且对内地又是封闭的。……特区不应建成一个类似国外的单项性的“出口加工区”,而宜于建设一个工、商、农牧、渔、旅游、住宅等综合性的“经济特区”,这就区别了资本主义国家地区办的“出口加工区”。……20年来,经济特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没有辜负小平同志“杀出一条血路”的厚望,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发展速度最快的增长点。
──摘自郑惠等主编《五十年国事纪要·经济卷》
材料三:?我国对外开放大事记
1979年7月,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5月,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上海、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9月,批准建立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1994年共批准建立了3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在深圳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
1988年,成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批准建立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至1995年,共批准建立了14个保税区。
1991年,设立上海浦东为对外开放区。
1991年3月,批准建立第一批2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2年3月,决定对外开放黑河、绥河、珲春市、满洲里、二连浩特等5个边境城市。
1992年7月,决定进一步开放乌鲁木齐、南宁、昆明等3个内陆边境城市,重庆、武汉、岳阳、九江、芜湖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哈尔并、长春、呼和浩特、石家庄等4个边境、沿海省份的省会城市,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长沙等11个内陆地区省会城市。
——《世纪中国:光荣与梦想》
材料四: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年财政收入达5万多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40倍和30倍。“中国不再用砖头加固将其与其他民族隔离开的长城”。这一句话曾经是中国伟大作家鲁迅的一个梦想,没想到今天用来为改革开放30年作注。30年来,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与建立市场经济的方针并举,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国,没有围墙。没有围墙的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才取得了今天如此骄人的成就。
——摘自2008年10月18日俄罗斯《独立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务院决定将“出口特区”更名为“经济特区”的原因,说明开办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10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发展趋势。(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意义。(8分)
参考答案:
(1)适应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吸收新加坡等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优秀经验。(8分)
(2)原因:出口特区具有单项性的局限,易受西方经济的制约,而且单纯对外不利于内地的发展。(6分)地位: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部署的第一步,改革开放的 “试验区” 和窗口。(4分)
(3)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逐步走向全方位。(6分)
(4)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使中国融入了世界,适应并推动了全球化。(8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个时政热点为命题角度,考查对我国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与发展的掌握。第(1)问,通过对材料一中邓小平讲话内容的分析,从世界大势、开放的迫切性、历史教训、外国经验等方面概括作答。第(2)问,抓住材料二中“出口特区”的局限,即可回答更名为“经济特区”的原因,再根据特区取得的重大成就的表述回答其重要地位。第(3)问,由材料三所列的事件可以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大体进程,再从地区、层次等角度概括发展趋势。第(4)问,根据材料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融入全球化”、“没有围墙”等信息,结合教材中的相关表述,可以回答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理论界先后出现过多次思想解放,其中1992年思想解放的成果是破除了下列哪一崇拜
A.个人崇拜
B.所有制崇拜
C.计划经济体制崇拜
D.国情崇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