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在华侵略特权最先取得的国家依次是( )
①修筑铁路 ②领事裁判权
③通商口岸大批量投资办厂 ④强占租借地
A.英、法、美、日
B.法、英、日、德
C.俄、法、日、英
D.俄、法、英、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法国最先在中国西南抢得了铁路修筑权,可联系《中法新约》的内容考虑;英国在鸦片战争后获得领事裁判权;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得开设工厂权;德国最早在山东强占租借地。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11年7月19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充分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分析选项,①错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表述错误;③与④正确,符合史实。所以应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土豪”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网络热词的出现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故B项正确;网络并没有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故A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商业性,故C项排除;D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的最大不同是(?)
A.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原则
B.过渡时期总任务的体现
C.国体的差异
D.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归纳的能力。国体即国家性质,具体的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共同纲领》都规定我国是实行工人阶段领导、以工农联盟这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都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是相同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二者都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这是最大的不同,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时 间
| ?项?目
|
?粮食
| ?棉花
| ?钢
| ?煤
| ?原油
|
1952年
| 163亿吨
| 1304万吨
| 135万吨
| 66亿吨
| 44万吨
|
1956年
| 192亿吨
| 1445万吨
| 447万吨
| 110亿吨
| 116万吨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与统计表所反映信息不相符的是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表格中明显的可以看出,粮棉的产量1956年比1952年增长较少,而钢、煤、原油等则增幅很大,所以不能得出A的结论,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