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如果你决定不怕权威进行反驳,可以举例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反驳应是说明政府的权也有上升的时候,汉朝、唐朝、宋朝都采取措施削弱相权,而元朝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考点:元朝政治制度
点评:结合汉至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概况汉至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
(1)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日益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政体日益完备。
(2)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以限制、分割相权原则调整中央官僚体制。
(3)皇权不断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西藏问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阐述的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后来发展为“一国两制”原则,这一要求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但却在香港问题上首先得到实践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从脉象中诊断病情是中医传统的诊病法,用的是下列哪一诊法
A.望
B.闻
C.问
D.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关键是了解四诊法的含义。望指看气色,闻指听声音,问指询问病情,切指从脉象中诊出病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李约瑟指出:“中国的计算人员和星官为印度人发展只需要九个符号的计算方法开辟了道路”。该项数学成就是
A.十进位记数法
B.勾股定理
C.九九乘法表
D.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古今中外的记数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位值制,一类是非位值制。前者以现行的阿拉伯数码记数法为代表,后者以罗马记数法为代表。所谓位值制,就是一个数码表示什么数,要看它所在的位置而定。如23中的2表示20,32中的2表示2,等等。非位值制与此不同,每一个较高的单位是用特殊的符号采表示。例如3888,罗马记数法要写成MMMDCCCLXXXVlll。采用这种记数法,不利于思维过程的表达,用它作加减运算非常因难。这种笨拙的记数法在十二世纪以前盛行于欧洲,不难想象当时数学的落后情形。我国用筹记数,早就使用十进位值制。加2656写成量“="T" x T”, 3888写成““”, 和现代相比,只是符号不同罢了。中美洲的玛雅人虽然懂得位值的道理,但用的是20进位值,巴比伦人也知道位值制,但用的是60进位制。印度到六世纪末才有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使用位值制而又是十进位的,以中国人为最早。故李约瑟指出;“在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中国的计算人员和星官为印度人发展只需要九个符号的计算方法开辟了道路”。因此选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数学。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形成中华文明这一特征的因素不包括
A.依靠道德力量治国
B.科举制的不断发展
C.中央集权制的强化
D.贵族统治的血统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