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高科技战争不包括( ? )
A 电子战? B 信息战? C 海陆空立体战? D 坦克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在阿拉伯世界中,率先同以色列走上和解之路的国家是
A.伊拉克
B.埃及
C.巴勒斯坦
D.叙利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中东和平进程问题,四次中东战争没能使解决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双方都认识到战争解决不了矛盾,应通过和平谈判解决,20世纪70年代末,埃及领导人萨达特首先走上同以色列和解之路,与美国改善了关系,并改变了和以色列的敌对态度,1978年实现了双方和解,两年后建交,此题答案为B。
考点: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依据教材作答即可,学生也需要适度拓展,对整个中东和平进程有一个整体了解。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印度支那问题是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下题。1.印度支那通常包括①越南②老挝③印度④柬埔寨2.印度支那问题的产生主要与哪个国家有关3.印度支那问题是通过哪次会议解决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E.英国
F.法国
G.苏联
H.日本
I.1954年日内瓦会议
G.1955年万隆会议
1947年蒙巴顿方案
1950年联合国大会
参考答案:1. C
2. B
3. A
本题解析:1.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支那”通常指亚洲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越南、老挝和柬埔寨。①越南②老挝④柬埔寨,正确;③印度并非属于印度支那的范围,可以排除。因此.①②④符合,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印度支那问题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2.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这三个国家。在历史上他们都曾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经过长期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国的独立、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印度支那问题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3.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1954年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最后宣言指出,日内瓦会议的每个与会国家在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关系上,保证尊重上述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井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印度支那问题
点评:此题为专题型选择题。每组选择题都有作为背景的材料,作为命题的切入点,从不同侧面考查一组具有学科内综合,甚至是跨学科综合的题目,其多是以“一拖几题”的形式出现。
解法:首先明确背景材料的特点多是涉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等,其概括水平多高于试题,与所引导的试题存在有机内在联系,对解答试题有一定提示作用。这一系列选择题的形式又是多样的,前面介绍的各类解题方法仍通用,要灵活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情况统计,对此表数据成因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多国部队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B.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
C.伊拉克军队在溃败过程中自相残杀
D.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朝鲜战争是冷战中的第一场热战,美俄朝韩五国中学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描述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入侵南方,他们的行动显然得到了斯大林的允许。杜鲁门政府立刻命令美国海军和空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安理会还通过决议要求会员国联合抵制侵略。?
——美国:《世界历史》(第五版)
材料二 1948年,朝鲜分裂为两个国家:北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方的大韩民国。两个政权都镇压反对派,并开始准备武力夺取整个半岛。1950年6月,北朝鲜军队侵入南方,并正式宣布他们是为了反击李承晚军队的攻击。共产党分子占领了南朝鲜首都汉城,并渴望继续前进。8月,南朝鲜军队手里只剩下半岛南部面积不大的釜山基地。
——俄罗斯:《外国最新历史》(第五版)
材料三 朝鲜共产政权与苏联秘密签订军事协定,增强军事实力,为入侵大韩民国做准备。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越过三八线,开始南侵。
——韩国·中学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 1950年6月18日,杜勒斯作为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特使进入南朝鲜,带领着美国军事顾问团和南朝鲜傀儡军队的高级官员视察了38 °线一带,并在38 °线的防御工事中最终批准了北伐的作战计划。第二天,杜勒斯向李承晚傀儡集团发出进攻指示,决定6月25日开始进攻北部。由此可见,美帝国主义为进攻北方进行了缜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终于在1950年6 月25日掀起了反对北方的侵略战争。
——朝鲜教材中有关“6·25战争”的主要内容
(1)这些材料共同阐述什么历史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俄以及韩国的教科书在叙述朝鲜战争发生的问题上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问题,上述材料的观点可分为几类,并按类归纳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列举造成上述不同观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朝鲜战争发生和起因。
(2 )北方军队首先进攻韩国
(3 )三类,材料一、三?认为可能是北朝鲜在苏联人帮助下发动这次进攻;材料二?认为北朝鲜和南朝鲜都想统一半岛;材料四?认为是在美国? 的推动下,南朝鲜发动侵略北朝鲜的战争
(4 )原因:事件本身复杂-- 因此难以厘清,导致众说纷纭;不同国家立场、视角不同-- 导致分析不同;受意识形态制约-- 因此先入为主,导致不尊重事实;受所掌握的史料的限制(5 )会将上述材料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借助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更多的资料,进行比较;与老师和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寻访亲历者了解相关的情况;通过信件(邮件)向有关专家请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