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曾说,“历史上凡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要人心改变,也要有一种与这心力强度相等的力去反抗它才行”。这说明影响他思想的历史观是
A.现代化史观
B.革命史观
C.全球化史观
D.文明史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的“凡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去反抗它才行”,可以看出是革命史观,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指出:“……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篇“文章”应是
[?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点和共同点是
[?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曾出现了许多方针和口号。下列方针或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三个代表”?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1978年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三个代表”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1983年提出的。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赢得了农民的支持,同时日本人在东部沿海的进攻又削弱了蒋的政府,毛泽东逐渐扩大了他的力量。”在上述观点所体现的时期或时段里,毛泽东发表的重要论著最有可能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十大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赢得了农民的支持,同时日本人在东部沿海的进攻又削弱了蒋的政府”可以判断是指抗日战争时期,A是在国民革命时期,C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只有B符合时间。
点评: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大变动与社会状况的大变革紧密相连。百家争鸣与封建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思想传播与封建王朝的垮台,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新中国的诞生,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等,关系密切,在复习时应予以重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