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思想家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该思想家可能是
A.顾炎武
B.朱熹
C.董仲舒
D.黄宗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遏制转为扶植,是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新中国的成立,美国之所以改变策略,是要把日本变为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提高了。故选A。日本仇视中国的政策由来已久,A项错误。此时的日本在外交上不得不追随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谈不上平等伙伴关系,B项错误。根据题意只能说明冷战延伸到亚洲.不能说全面展开,冷战的重心在欧洲,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追求公平公正、致力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四? 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据陈功《家庭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举两例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4分)
参考答案:
(1)举例: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有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道家老子,无为,天道自然,有助于人与自然及内心的和谐。(两点即得4分)
(2)?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6分,政治、经济、思想各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4分,每点2分),继承传统为必答要点,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墨家、道家、儒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关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内心和谐” 的主张。如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有助于人与人的和谐;道家老子主张“无为、天道自然”,有助于人与自然及内心的和谐。
(2)现代化指的是人类从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过渡的历程,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本问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中国传统的家庭制度对中国的现代化产生了哪些消极的影响。
(3)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普遍问题。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须结合材料,继承传统为必答要点。
点评:社会史观从高考命题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为高考命题提供了新颖、鲜活的材料,丰富了高考命题的内容。另一方面,为高考命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具体说来,它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社会史观以“社会”为历史研究的基本范畴。与以往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不同的地方是社会史观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它集中研究社会结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及其社会意识的变动过程。其中社会结构又分为阶级与阶层、社会组织与群体、婚姻与家庭、社区与人口、社会关系等社会成分的构成以及运行机制;社会生活包括以衣、食、住、行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的变迁和以教育、医疗、就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运作;社会意识包括社会风气、习俗、信仰等精神观念的变化发展及其社会功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列是两位学者的言论:上帝赋予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皮柯《论人的尊严》
真正高尚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彼特拉克
【材料二】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位学者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分)并列举同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两部代表作品?(2分)
(2)依据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的宗教主张是什么?(1分)这一主张有何重要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孟德斯鸠和卢梭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分别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主张?(3分)从这个角度分析启蒙运动时期对人文精神的发展。(4分)
(4)以上几场运动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2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主张:人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2分)
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等。(2分)
(2)信仰得救。(1分)
意义:使信徒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和精神上的自由。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2分)
(3)孟德斯鸠:三权分立。(1分)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2分)
发展:批判对象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并提出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构想。(4分)
(4)本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2分)
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材料“上帝赋予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和“真正高尚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可以得出两位学者的共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两部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等。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材料“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可以得出马丁·路德提出的宗教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提出的宗教主张的历史意义。
(3)材料二“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为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可得出两人的主要主张。启蒙运动相对文艺复兴而言,不仅反对教权主义,更反对专制主义,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角度。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次运动在本质上的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61年,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段话道出了
A.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B.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初衷
C.北约与华约建立的目的
D.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事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正是诞生,不结盟运动是战后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不愿意介入美苏之争,而兴起的,所以A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