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八)
2021-06-24 05:56:33 【

1、选择题  今年是我国农历“虎”(庚寅)年,我们从甲骨文中,看到“虎”字的象形,从商周的青铜器中,领略“虎”神韵,从春秋战国先秦的铜符虎、铜虎节,虎头带钩上,感受“虎”的威严,从汉代的画象砖、刻石上,体会“虎”的风采。下列甲骨文中哪个是“虎”字(   )
           
A                 B                    C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是我国古代文字成熟的标志,ABCD四项中D项为虎的形状,A项为牛字;B项为猪字;C项为鸡字。
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B.楚辞是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C.赋是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D.元朝的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楚辞是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元朝的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因此ABD均正确。C项错误,赋是汉代的文学体裁。故选C。
考点:古代的文学
点评:中国古代文学是常考的知识点。文学的特点如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所学可知①《官场现形记 》为清代小说;②《兰亭序 》为东晋王羲之书法;③《窦娥冤 》为元代杂剧;④《上林赋》为汉代文学作品。因此D④②③①的顺序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古代文学发展历程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中国的四大发明发明应用情况
指南针:始祖为战国时期“司南”到了宋代,制造了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最早解答“指南针为何能够指南”问题的是是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宋朝发明了火箭和火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火药发明之后,曾被当做药类,火药传到西方后,西方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炸药。造纸术: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印刷术: 隋朝发明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术直到19世纪居于主要地位。
材料二 西方的部分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情况
蒸汽机1698年英国人萨弗里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提水机.英国人瓦特于1765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的蒸汽机. 自18世纪晚期起,蒸汽机不仅在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也都获得迅速推广火车和铁路,1804年,英国人德里维斯克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斯蒂芬森制造出了性能良好的“火箭号”机车,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运输的铁路线.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1894年,德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内燃机车;1890年英国铁路总长达 32000公里;1916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408745公里。汽车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1914年Edward G budd 发明了全金属车身,同年道奇公司生产了第一辆全金属汽车,1906年,法国生产汽车50000辆,1906—1927年,世界共生产汽车1500万辆。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要发明和应用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发明和应用的特点。(3分)
(3)分析中国和西方形成上述不同特点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发明早,改进慢,推广应用慢,对经济发展影响小。(3分)
(2)改进快,推广应用快,对经济影响大。(3分)
(3)中国:处于自然经济状态,经济对科技的推广应用要求低;人们科技水平低,对新发明的作用认识不足;君主专制制度、官本位体制、重利轻义的思想观念等影响新发明的推广应用。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不仅为新科技的推广应用创造了物质条件还为新科技的推广应用提出了迫切要求;西方民主政治环境和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崇尚科学的思想环境、教育发达科技知识日益普及的国民素质条件极大地推动了新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4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认识。回答时要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如材料“指南针:始祖为战国时期“司南”到了宋代……造纸术: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印刷术: 隋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说明产生早;材料“宋朝发明了火箭和火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火药发明之后,曾被当做药类,火药传到西方后,西方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炸药。”则体现了发展进程比较慢等。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时期交通业发展的认识与理解。从材料“……自18世纪晚期起,蒸汽机不仅在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也都获得迅速推广火车和铁路,1804年,英国人德里维斯克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1890年英国铁路总长达 32000公里;1916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408745公里。汽车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1906—1927年,世界共生产汽车1500万辆。”体现了其特点。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技在不同环境下命运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结合中国与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及外交上、教育上的不同,进行归纳总结。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科技的作用;近代以来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科技的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一位唐朝的书生是个“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要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中不可能有(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文学成就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是《诗经》;B项是楚辞;C项是唐诗;可知,ABC三项均在唐朝或者唐以前,可能出现在“佳句集”里。而D项是在唐代以后,肯定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楚辞、唐诗等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其他》考点..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