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6~1966年,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 ②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③以市场经济制度为保障 ④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判断题 史书中描述一位学者,说他:“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经、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把历经秦朝焚书的摧残、汉儒支离的解释、魏晋时期的忽视,而难以理解的古代典籍,加以整理,使圣贤的义理焕然大明,各得其所。”这位学者是谁?
A.周敦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守仁
3、判断题 “少小离家老大归, 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说明 ( ?)
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终于打破
B.海峡两岸已经实现三通
C.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九二共识”
D.海峡两岸国共两党有了直接交往
4、判断题 下列有关武汉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天津条约》规定汉口为通商口岸
B.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C.维新派在此地创办了“时务学堂”
D.大革命时期取得反帝斗争巨大胜利
5、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现象,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厂商/合作者
| 产品/服务
| 成 本
|
苹果(Apple美)
| 设计
| —
|
东芝Toshiba(日)
| 闪存、触摸屏
| $ 40.00
|
三星Samsung(韩)
| 应用处理器
| $ 14.46
|
英飞凌Infineon(德)
|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 $ 11.80
|
富士康 Foxconn(中)
| 组装
| $ 6.50
|
注:$是美元的简称?——《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表》
A.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B.推动信息技术的更新
C.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D.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