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列宁的下列论断和策略推动了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按其提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①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已经开始?
②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③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④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A.③②④①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②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是在一战爆发后;③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在俄国二月革命后;①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已经开始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④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因此选C.
点评:人物型选择题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 1)考查人物的活动。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方法小结】1)要准确记忆历史上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2)除准确记忆、区别不同人物的观点主张外,还能对其分析比较。3)要能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客观地全面地对人物进行评价。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阐述的理论是
A.历史唯物主义
B.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C.剩余价值学说
D.辩证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资本论》的中心内容是剩余价值,是说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来实现资本的累积。因此选C。
点评:人物型选择题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
1)考查人物的活动。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做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正当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节选)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19世纪中叶诞生的一门伟大科学。但和当代大学生真正探讨这一主题时,他们中有人就会流露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无知,甚至误解和偏见。
——摘自2011年6月《社会纵横》
(1)材料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原理?试举两例加以说明。(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有何认识?(10分)
参考答案:(1)发展的原理。(2分)举例:列宁主义(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4分)
(2)必然性:①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时代呼唤科学的革命理论;②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③科学研究的突破,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来源。(6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然是我们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武器。(4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有关材料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原理问题,需要从材料的相关内容来归纳整理。材料中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揭示的主旨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原理,即是“势异则事异”的原理。举例说明的相关问题,可以依据我国的民主革命历程中的相关史实来分析,也可以依据俄国的革命史实来分析。
(2)第二问,有关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的问题,可以转化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原因来回答即可,要求回答根本原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问题可以从当今世界发展的史实来分析,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来归纳总结。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对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其攻击的还击作用,同时也要突出对马克思高度评价的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共产党宣言》中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围剿,旧欧洲一切势力……都联合起来。”这个幽灵是指
A.为共产主义献身的英灵
B.共产主义的思想
C.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运动
D.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工人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共产主义的幽灵”指的是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运动,相对于B项、D项,C项更全而,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解放军报》社论
材料二?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三?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3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二所涉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问题?
(2)材料一、二的态度有什么区别?其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的观点在当时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如何看待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2)材料一采取的是教条主义态度,材料二采取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质是要不要打破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要不要纠正“左”的错误。
(3)重新确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题解析:
材料一体现了“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思想,材料二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两者的分歧是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