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战后至80年代后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据”状态,没有形成全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 ]
A.受欧共体集团排外性的影响
B.受“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
C.受欧美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
D.受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对以下四份报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与④代表不同的政治派别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与④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C.新中国成立后,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舆论阵地
D.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
A.吃葡萄、喝肉羹
B.盖棉被、穿绸衣?
C.放鞭炮、听说书
D.抽卷烟、烤甘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是针对哪两者的关系提出的?
A.祖国大陆与台湾
B.中共与各民主党派
C.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
D.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956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首次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长期共存指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互相监督”,是指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但由于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肝胆相照”,是讲坦诚相见。“荣辱与共”,是讲共同的事业把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思想,“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则生动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彼此信任、真诚合作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某班主任得知班上的辉辉同学在校外偷了别人东西,如果他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辉辉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辉辉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辉辉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辉辉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辉辉的本性是善的,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主张的准确记忆与迁移。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由此可迁移到本题,班主任在得知辉辉偷了别人的东西,会运用荀子的性本恶的思想,坚信对辉辉只要好好的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