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贞观长歌是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
[? ]
A.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B.唐玄奘西行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在西域设立北庭都护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名称:贞观之治或唐前期。原因:勤于政事,吸取前朝教训,轻徭薄赋,爱惜民力,重视人才,善于纳谏。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融洽,国力强盛,边疆巩固,邦交和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瞭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材料三清朝前期鼎盛时期的疆域: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包南海诸岛。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例举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并简述出现这一和谐局面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典型代表: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朝暴政灭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疏缓刑法;提倡节俭,戒奢从简。
(3)①采取军事行政措施,加强对边疆及地方的控制,如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三藩之乱等。②派兵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等。③反击外来侵略,维护领土主权。如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④加强对西藏的治理,如册封五世班禅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漠北的突厥、铁勒等部民众向唐太宗说:“臣等既为唐民,往来天至尊所知诣父母。”
——《资治通鉴》卷一九三
? 材料二 正是在贞观年间,玄奘法师赴印度求法17年,载誉归国后受到至高礼遇,唐太宗令大臣、僧众出城高接远迎,又多次在宫中接见玄奘,与之谈经论道,倍加褒 奖,颇有相逢恨晚之叹。朝廷还修建大慈恩寺及幡经院,让玄奘在那里著书立说,传经布道。
——转引自傅璇琮《唐代文化研究》
? 材料三 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康熙《瀚海》
? 材料四 康熙亲自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在宫中设实 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康熙于1692年3月22日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 在中国自由传教,敕令指出:天主教的教义大致与中国礼教相符。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自无禁绝基督信仰的理由。
——《康熙帝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漠北突厥族视唐太宗如父母的依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唐太宗和康熙帝处理民族关系的相似之处。这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说明唐太宗和康熙帝对待外来文化的相似态度及其共同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和康熙帝的共同贡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羁糜政策,对北方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2)相似之处:对少数民族绥之以德,使少数民族真心归附中央政权的领导。
? 影响: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相似态度:对外来文化采取宽容和兼收并蓄的态度。
? 影响: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明。
(4)为封建盛世的出现奠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与唐太宗有关。下列表述中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 ]
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进一步完善、革新制度? ?
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D.加强边防,设置节度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