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20年最新版)(五)
A.福州、上海 B.福州、天津 C.上海、汉阳 D.天津、汉阳 |
2、判断题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3、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材料三
材料四?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____▲___,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2分)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2分)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2分)
(3)理解材料四,用最切合的一句话填充材料中空格部分。(2分)
(4)材料一、四,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2分)
4、判断题 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②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③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判断题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B.“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C.“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D.“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凡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