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内容不属于党的“十五大”的是
①强调解决好建立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②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通过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报告
④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A.对B.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 ]
A.文章作者极力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B.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C.“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
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以下“对外开放示意图(局部)”中,属于新时期对外开放中最早设置经济特区的省份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找出广东和福建的具体位置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D.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强调了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B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A 二者并未执行特殊的民族政策,C经济特区没有行政自主权, D经济特区执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但依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社会制度,A C D三项均不是二者的共同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