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作出贡献最大重要历史人物是
?
?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因此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
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入场:考生年龄参差不齐,很多考生已三十六七岁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从内容上判断,激发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历史事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C.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但悲港岛易英徽”是指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香港,“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是指中国国力增强,收回了香港主权,故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7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他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体现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
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秦王赢政即位那一年(即秦王赢政元年)是公元前246年,那么材料中“二十六年”指哪一年?(1分)李斯主张建立郡县制,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俸禄)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俸禄)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这种官职叫“刺史”。
注:“石”为粮食重量单位,品级高的官员俸禄高,汉代俸禄折算成粮食。
——赵俪生《赵俪生文集·第三卷》
材料三: (西汉)成帝末,翟方进、何武乃言:“《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请罢刺史,……”而朱博以汉家故事(指汉代的传统制度),置部刺史,秩卑而赏厚,咸劝功乐进(指为获皇帝赏识,积极性高)。……”于是……复置刺史。?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2)请将材料二和材料三进行对比阅读,然后用材料二中的信息解释材料三中“以卑临尊”的含义。(1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刺史“秩卑”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材料四: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河、南岭、
太行山一一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
(3)根据材料,判断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采用这种划界原则的原因。(2分)
(4)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公元前221年。(1分)?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1分)郡县制有利于集权。(1分)
(2)“以卑临尊”指用六百石监察二千石。(1分)?秩卑的官员积极性高;(1分)便于控制。(1分)
(3)犬牙相入。(2分) 使地方割据缺乏好的地理条件(1分);加强中央集权。(1分)
(4)中央对地方进行多层级管理(地方行政区划)(1分);中央对地方官员进行多渠道控制;(1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