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所示,该书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瑁,始乃一通焉。”但罗马帝国的史书及其他西方史书中都没有记载此事。下列推断中最符合逻辑的解释是

A.该书的史料有误,是一部“伪作”
B.罗马帝国不屑与中国交往
C.有人冒充使者以求利益
D.汉桓帝为美饰自己而编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中欧之间的交往,特别是官方大使级别的交往,应是重大历史事件,中欧双方史书都应当记载,但罗马帝国的史书及其他西方史书中都没有记载此事。据此推断,最符合逻辑的解释只能是有人冒充使者以求利益。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材料一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基本法律《婚姻法》诞生;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国家制定的法律、法令和法规多达1 500多件。社会主义法制由此奠基。
材料二 1979年,无疑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另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刑事诉讼法》《选举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7部法律。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的法律名称
类别
| 法律
|
A
| 《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商业银行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
|
B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保险法》《证券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外汇管理条例》等
|
C
| 《预算法》《审计法》《政府采购法》《价格法》《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等
|
D
| 《著作权法》《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专利法》《商标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
|
E
| 《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土地管理法》等
|
F
| 《对外贸易法》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17年来和1979年中国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A、B、C三项以及D、E、F三项分别属于哪些类型的法律。指出这些类型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主要背景。
参考答案:
(1)新中国成立17年来: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奠基阶段;成就显著,制定了包括宪法在内的多部法律、法令和法规。
1979年: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转折点;在刑事、民主政治、经济等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
(2)A、B、C三项,属于市场主体、市场管理和市场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D项属于著作权、专利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E项属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F项属于与国际接轨方面的贸易法律。
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人大加强了立法工作,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科学技术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环保理念的加强;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需要。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第(1)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是“社会主义法制由此奠基”,注意明确其地位,然后概括其取得的成就;1979年的特点要抓住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进行分析。第(2)问,要注意分类与背景的一一对应,说明法律建设体现时代的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的发展战略是
A.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B.科教兴国
C.启动“希望工程”
D.尊师重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95年国家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故选B。
点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别国所签订的条约,新中国政府愿意在新的基础上与外国重新订约,这体现的是“另起炉灶”的外交原则,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读图。导致1956年和1965年出?现中外建交热潮的原因有

①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②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③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④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学生调用已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中 “1956年和1965年”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①符合题意;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②不合题干时间;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是在20世纪70年代,③与题干时间不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新中国外交总原则,④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