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8月,在各层上级权力机构的关注和策划下,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喊出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8月22日,徐水县委制定了《关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规划草案》,草案规划:“1959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到1963年即进入伟大的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律师网
材料二 最近,浙江省永康市的荆山夏村一些村民向“新华视点”记者投诉,被永康市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荆山夏村,不顾村民们反对,拆迁旧屋占用良田,统一建造农民别墅工程。首批已封顶但尚未完工的111幢别墅群,耗资8 000多万元,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村民怨声载道。这些别墅有的墙体开裂,有的因地基明显下沉造成大梁断裂或支柱悬空。
──新华社杭州2006年5月
请回答:
(1)简要分析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8分)
(2)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应注意克服哪些问题?(8分)
参考答案:(1)原因: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4分)
影响:破坏了农村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4分)
(2)问题:不实事求是,脱离实际,急躁冒进;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工程质量不过关;贪污腐败。(8分,答出其他问题,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 ]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6分)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名言。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4分)
材料二?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4分)在其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6分)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4分)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4分)
(4)以上三则材料,作为学习研究人文主义的史料,你认为哪则材料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2分)说明你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希腊: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或以人为本)(2分)
中国:仁政(民本或重民)(2分)
(2)内容: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任4点4分)
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6分)
(3)条件:西方现代文化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4分)
看待: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繁荣;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任2点4分)
(4)材料一(2分)
理由:因为材料一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史料;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后人撰写的、第二手的、间接的史料。(2分)
本题解析:(1)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都是古希腊民主政治鼎盛阶段、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点都是反对传统、反对权威,提倡人文精神;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孔子、孟子都“仁”、德治或民本思想作为其核心思想。
(2)“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即启蒙思想的主要政治主张,可以先明确英国的启蒙思想家主要有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主要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德国的启蒙思想家主要有康德,进一步明确他们的主要思想。这些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在中国近代的体现,即是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的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的辛亥革命和主张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等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3)从文明史观看,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西方现代文化传入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在这一形势下还要强调人的主观努力(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历史地看待”在本题中是指要放在中国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辩证地看待”是要辩证地点明文化融合的趋势及积极作用,也要指出过度文化融合的弊端及其相应对策。
(4)历史材料中,“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的材料是未经人为加工的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其次才是经过一定加工的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三则材料对话,很显然材料一最为直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位于烟台市中部的东李家庄村是一个普通的小村,随着初冬的到来,人们除了忙着采摘买卖苹果、修理农具外,村里早晚串门的人多了,外出打工和走亲戚的也都回来了。原来,这个村正在迎接新一届村干部的“海选”。材料内容反映出(?)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得到实行
②中国普通农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加强
③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成为广大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④“海选”为村民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主任、委员通过直接选举产生,故①正确;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选举,反映了②③④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谷撒地,薯叶黄,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此句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严重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政府发动的“大跃进”运动使得青壮年男子都去炼钢铁,而农业生产主要靠妇女与儿童,所以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