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权力与义务。分封制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之外的地区和人口分封诸侯,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也有功臣、姻亲和殷商旧族。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出征,参与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清朝时期,某地方官府倡导乡饮酒礼,酒礼由州官担任主持人,行礼致辞为:“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该致辞所包含的中国古代传统观念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可知体现了②忠孝观念;“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可知体现了③等级观念⑤尊卑观念,“内睦宗族,外和乡党”可知体现了①宗法观念,但④宗教观念没有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出现的“故天子、诸侯世,而天子、诸侯之卿、大夫、士皆不世。”“不传子不立嫡”等语句可以看出实行了王位世袭制度;材料中的“天子”、“诸侯”等词语可以看出实行了分封制度,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材料中也说道“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其中的“不传子不立嫡”则说明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即为宗法制度的核心。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 “干德三年(965年)三月, 朝廷遣官立转运使, 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意思是宋朝时设立转运使分割地方财政,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这措施产生的影响是削弱地方割据物质基础,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以答案选C,A项显然与题意相反,B项说法属于表象而非材料反映的实质,D选项与题意不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宋朝加强地方的措施·转运使设立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朱子语类》记载:“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以上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B.门下省负责审议
C.三分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D.尚书省负责执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反映的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书草拟,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故BCD项表述正确,排除;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为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