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学者指出,我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支撑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是
A.提出“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目的“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可以排除掉中日邦交正常化、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缓解地区矛盾,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造成美国政府变化的原因是
[? ]
A、扶植日本对抗西欧
B、恢复日本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工具对抗中国和苏联
C、与苏联争对日本的控制权
D、缓和与日本矛盾,建立良好的盟友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使中国走向近代化
B.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C.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D.难以独立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B项错误,故选B。民族工业力量虽然弱小,但是它的发展也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在促使中国走向近代化方面做出了贡献。由于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因此ACD均正确。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虽然发展缓慢,但是总的来看,在抗战前还是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事业。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台湾与大陆合作是双赢,说明?(?)
A.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既符合祖国大陆的利益,也符合台湾人民的利益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
C.台湾当局鼓励台湾人民到大陆投资
D.台湾当局实行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台湾与大陆的合作是双赢,可见统一符合双方的利益,所以选A。B未能说明,CD题干未涉及。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09山东文综)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年份
| 农业(%)
| 工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第一年
| 26.6
| 32.1
| 41.3
|
第二年
| 27.2
| 34.3
| 38.5
|
第三年
| 28.8
| 36.7
| 34.5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此题难度为中,考查提炼多点有效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图表反映出的信息一是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种情况综合比较各项,最可能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马上分享给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