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符合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大意为:该机构统掌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受中央机构“都省”的节制。由此可见该机构应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故排除属于中央机构的B、D两项;A项与题目中的信息“统郡县”相互矛盾,故排除。元朝的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和军事等大权,受中书省的节制。故C项与题意相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的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明朝时我国引种玉米和甘薯情况的猜测,最无可能的是
A.种子由欧洲人带到东南亚再传入中国
B.先在江南地区种植再向北方传播
C.种子由郑和的船队带回中国
D.来自于西班牙殖民地的可能性较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玉米和甘薯是明朝时期从美洲传到中国,而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阅读材料,可以看出主要论述了中国的社会发展的恶性循环,这一循环使中国落后于西方,A、B、D都未涉及到中国的循环弊端,为抓住要点,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点评: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历史作用:
(1)积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2)消极:小农经济规模小,具有脆弱性;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有人认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这里的“先天不足”实际表现为
A.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B.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是在进行资本充分的原始积累的条件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而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在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A.分封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内外服制
D.礼乐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尊崇共同的祖先以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次序以及宗族成员各种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制 。其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制定分封等级,有大宗、小宗之别,大宗统帅小宗。“大宗”是按嫡长子继承制形成的大系统。“小宗 ”则是 由嫡长子以外的娣子和庶子分别组成的小系统 。据此可以选出本题的答案为B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