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全部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A、C项正确;任嚣任南海郡郡尉,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B项正确;郡县制下地方官员不再拥有封地,D项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原创】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由“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可知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由“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可以分析出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和“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可以看出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故①②③正确,所以本题选B项,A、C、D中的④错误,故不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
【原创理由】本题较注重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以“汉初地方制度”作为核心史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史料的准确解读,提取有效信息,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能正确解读材料,都可以顺利解决问题。这类试题是高考常见试题,因此需要在备考过程中加强训练。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秦始皇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本质特征的是
A.推行郡县制
B.皇帝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吏
C.制定法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制主义在决策方式上集中表现为事物由一人决断,大权独揽,中央集权在组织形式表现为中央能严格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的领导。秦代所开创的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在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制度特征的是B项,A只能体现中央集权,D项能体现专制主义,而C项与此制度无关,故答案选B项。
考点: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点,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的具体表现是“三公九卿制”,在地方表现为“郡县制”,材料强调了“三公九卿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高考关注的角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和具体特征,而秦代是这一制度的开创时期,应从整体上对此有所把握。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0分)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4% | 17.2% | 24.5% | 46.1% |
参考答案:
(1)分封制。(1分)郡县制。(1分)。
(2)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1分)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
(3)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分)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1分)
(4)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2分)破除了世家大族特权垄断(或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增加)。(1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第一问由材料“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可知是西周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地方体制是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对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拱卫王室但也拥有世袭统治权。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秦代的地方体制是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有利于君主实现“独制”的目的。
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秦朝的宰相有左右二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由中书省负责草拟、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可知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第(3)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由材料一“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由材料二“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可知三省各有分工,相互监督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第(4)题材料的时间(隋、唐、北宋)和寒门弟子在入仕群体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第(4)第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寒门弟子比例的提高可以得出答案:科举制打破了世家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并且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的方式,所以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和秦汉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官僚制度·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选官制·科举制。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研究者指出,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它所促成的“上升”型流动,也在于其“下降”型流动。对科举制“上升”和“下降”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央加强了对选官的控制
B.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C.提高官员群体的文化素质
D.平衡官员来源的地域分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科举制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使下层的庶族地主也能通过考试做官,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促进了社会稳定。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 |